宋惠民 官方网站

http://songhuimin.artlianhe.com

宋惠民

总浏览人气:93278

宋惠民,193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4年毕业于长春东北师大附中,1958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1986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99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曾兼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现兼任  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荣誉终身教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代表作品  [曹雪
查看详情>>

宋惠民 艺术家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往事如烟——解读宋惠民教授油画《孟泰》中的鞍钢情结

 

   都说,人老多情。年轻时的过往,随着岁月的更迭,如秋天的树叶,虽颜色渐变,却都是关于收获的暖暖的记忆,尽管味道也许有点苦,但这并不影响回忆。

   2014年春天,在宋惠民教授的画室看到了先生刚刚完成的油画肖像《孟泰》。对于我们50后这一代人来说,这张肖像画的视觉形象是再熟悉不过了。有如史海钩沉,只需一眼就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心里不禁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感情。毫无疑问,这份感情有些陈旧,但却是一种深深打上历史烙印的真实的感情。就如同画面上的老英雄孟泰(1898-1967),他一生奉献于鞍钢,他属于那个火红的年代,他属于共和国建国之初的那段历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说“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一面旗帜,那么老英雄孟泰就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帜。

   站在油画《孟泰》面前,仿佛能听到高炉出铁的喧嚣与轰鸣。老英雄孟泰身上那份自信和从容,脸上洋溢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当家做主人的喜悦。我们通过画面仿佛能够感受得到在那个大跃进年代涌现出来的这位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对新中国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也许今天的人们没有办法从画面上感受到这些,那是因为太多的人未曾经历甚至未曾感知过那样一个全民亢奋的火红的年代。老英雄和高炉,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是宋先生对那个时代的记忆,那里有宋先生这一辈人的青春理想。宋先生用为老英雄孟泰造像的方式也在向自己和共和国的青春致敬!

   想要解读宋先生这幅《孟泰》,我们有必要循着时间的轨迹,先回头看看宋先生和鞍钢结下的不解之缘。60年前,宋先生进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从此,深入生活,亲近大自然就成为了一辈子做不完的功课。辽宁是共和国的工业大省,钢都、煤都、“东方鲁尔”遍布省内。鲁迅美术学院老一辈的先生们,几乎没有谁不在鞍钢火红的高炉前体验过生活,画过速写,甚至创作出留传后世的经典之作。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先看看宋先生1961年在鞍钢画下的水彩写生,这即是他当时为本科毕业创作准备的素材,似乎也为53年后的今天创作孟泰肖像奠定了最初的生活基础。1962年,已经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的宋先生又一次带学生到鞍钢深入生活,在高炉前画了大量的速写和色彩写生,从鞍钢回到学校,宋先生就创作了一批表现鞍钢火热生活的石版画和套色木刻。《火红的岁月》、《熔炉》、《不夜的钢都》、《炼钢工》,单凭这些作品的名字就可以印证宋先生当年那一发而不可收的创作激情。宋先生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刚刚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

   说到鞍钢,说到石版画,说到鲁美师生当年与鞍钢结下的情缘,就不能不提到富于才华英年早逝的路坦教授。路先生长宋先生三岁,宋先生入附中那年,路先生刚刚毕业留校。路先生在五十年代末便以一组表现老英雄孟泰的石版画而蜚声海内,那幅孟泰戴着前进帽微笑的正侧面的石版画肖像,几乎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老英雄孟泰的标准像。当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入生活的方式,与老英雄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孟泰高兴地将路坦教授认做自己的义子,情同骨肉。这也从一个侧面很好的反映出老一辈艺术家当年遵循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创作原则,以全部的真情实感深入生活的最好佐证。

    必须承认,在路坦教授那一组表现老英雄孟泰的作品问世以后,就很少有人再涉足老英雄孟泰的表现,路先生的石版画孟泰像一个标高就定在了那里。宋先生在谈到他着手准备创作油画《孟泰》时,也曾有过既有些畏难又不能割忍的矛盾心理。“我从附中念书时就去过鞍钢,这几十年去过多少次,具体也记不清了。提到鞍钢,就是那些老式的高炉,提到劳模,就是孟泰。孟泰是一面旗帜。”宋先生如是说。“我这次为了画好孟泰这张画,我又到鞍钢去了一趟。鞍钢方面听说鲁美的老教授要画老英雄孟泰,都特别高兴,陪着我在鞍钢厂区里转,又参观了孟泰纪念馆。鞍钢现在变化实在太大了。但是他们对孟泰的那种感情没变。”当谈到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件作品时,宋先生说:“这是2012年北京有关方面下达的一个人物画创作任务,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我很自然地就选择了孟泰。我感觉我熟悉鞍钢,熟悉那个时代的英模,尤其是孟泰。咱们学院的路坦老师就是孟泰认的干儿子,他和鲁美有感情。我就想在路坦老师50多年前画孟泰的基础上,再画一幅油画的孟泰。这次是一个机会。”

    熟悉宋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宋先生在肖像画的创作中是有自己独到之处的,无论是表现古代文人的《曹雪芹》,还是表现早期共产党人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此地甚好》,都有精细入微的刻画,皆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精神层面的探求。在《孟泰》这幅肖像画中,为了更好地表现高炉前的气氛和环境的特点,先生有意识的使用了一些细碎的笔触,仿佛从中能感受到空气中漂浮着的浓重的粉尘。在孟泰肖像的刻画上也是小心翼翼,充满了敬畏之情。依然是一如既往的诗性的画面,里面蕴含的是宋先生用画笔呈现的一往情深。宋先生在谈到这幅画创作过程的时候,他说:“我从鞍钢考察回来,特别是在鞍钢看了孟泰纪念馆以后,感触很深,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五十年前。年轻时候在鞍钢体验生活的记忆对我绝对有帮助。所以这张画进行得很顺利,都和我们这一代人在年轻时候的生活积累有关。”

   《孟泰》肖像无疑是宋先生肖像画创作中的又一力作。这件作品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它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态度,在现如今戏说历史当道的状态下,这件作品恰恰反映出了宋先生对艺术创作负责任的执着与来不得半点儿虚假的认真态度。这种态度本身映衬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骨与文化情怀。这幅画宋先生用近乎后现代的态度观照历史,表现人物。宋先生有意无意的将画面处理成带有孟泰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图式样式的状态,让45岁以上的观众能够迅速唤起某种视觉的记忆,而让70后的观众更多感受某种时代的气息。所谓视觉记忆与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些创作观念有关,所谓时代气息是年轻一代与那段历史的疏离感和不解。宋先生是诚恳的,他用好多人熟悉的手法来架构画面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他用好多人并不一定喜欢的人物作为表现的主题。在宋先生的笔下,曹雪芹的落寞与清贫,瞿秋白的从容与淡定,孟泰的自信与豪迈,都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紧紧契合在一起,宋先生站在后来人的立场上倾听、表述,用画笔记录下一段心路历程,与画面上的人物一样,这一切也都与他和他们的信仰有关。这是值得尊敬的。

    我们可以把《孟泰》看作是一幅肖像画,因为他真实的呈现出了一位老钢铁工人对生活的信任;我们也可以把《孟泰》看作是一幅历史画,因为他真实的描绘出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某个平凡的瞬间;我们还可以把《孟泰》看作是一幅主题绘画,因为他明明白白表述的是一种审美态度和价值取向。无疑,这还是和宋先生这一代人的信仰有关。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还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画面引发人们的某些思考。用当代的眼光来审视历史,理解历史,表述历史,以一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来恰如其分的记录历史某个瞬间,表现如恒星般存在的历史人物,这是宋先生对历史画和肖像画的追求与表述。宋先生在画布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着他的精神家园。

   往事如烟,也许往事并不如烟——鞍钢的高炉,孟泰的笑容,宋先生诗意的画面,都定格在2014年的早春时节。

 

                                                         张澎

                                                         2014.12于鲁迅美术学院


扫一扫关注微官网